Press 媒體報導

UK media 國外媒體(歐洲最大迷幻藥會議Breaking Convention) 2023

Breaking Convention | finding ways to make a real difference
https://artsculture.newsandmediarepublic.org/

典藏藝術雜誌2019
【鬼月特輯】薩滿旅程與「內視」的藝術


陳瀅如×林麗純:以「向內看」作為藝術的創造性回應陳瀅如的創作脈絡涉及龐大的神秘主義知識體系,在本專題的另一篇文章〈巫言轉譯:陳瀅如、莎琳娜.穆罕默德〉中已有所探討;而她近年來明顯將個人靈修與創作重心置於薩滿上,發展出漸進的歷程。2015年於立方計劃空間展出的《致幻記》透過草藥進行意識轉換的經驗,結合理性研究體系與檔案的蒙太奇部署,可謂其開啟「薩滿」創作的前奏。彼時陳瀅如還似研究者般展開田野調查,近兩年則進一步踏上真實的意識轉換之路,她在個人的出神經驗後,確立了「向內看」的創作轉向。從沉浸於草藥經驗的《致幻記II:刻幻象》(2018),到仍在持續進行中、專注於以鼓聲為意識轉換途徑的《Sonic Driving》,與哈納等人類學家進入薩滿世界的線索類似,也暗示著現代人重返古老智慧的曲徑。






魅麗雜誌
走自己的路 林麗純很女巫到女人


十三個月跨越歐亞大陸的跋涉,一場放逐自我追尋本我的旅程,從借宿在法國駐村的藝術家朋友處開始,到孑然一身的流浪。她在歐洲待了三個月、中東四個月、印度六個月。旅程中,她脫掉社會賦予的身分、剝除資本主義賦予的工作價值,她想知道「我是誰?」「誰能界定我是誰?」心中想做的事,是自己想做的,還是社會想要你做的?擺脫工作,擁有完全的自由後,自己真的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嗎?自我的認同沿著八千公里的旅途不斷掉落,一直掉落、掉落、掉落。林麗純說:「我變得像隻動物,只剩下直覺和本能。」要去哪?在陌生的異國街口,她把手伸在半空,感受空氣與電流,好決定自己該何去何從。
就這樣,她跟隨冥冥中的指示到了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以色列男女高中畢業需服義務役,退伍後往往選擇全球壯遊月餘甚至經年。在他們眼裡,這趟林麗純以為瘋狂的旅行,顯得稀鬆平常。在這塊習於流亡的國度裡,林麗純遇見一位廿一歲從家鄉挪威一路搭便車到特拉維夫的女生。這位挪威女孩即使幾度被搶、被占卜師斷言將命喪途中,仍舊克服了對預言的恐懼,活力四射地站在林麗純面前。林麗純說:「我因此獲得啟發,變得勇敢,也開始搭便車旅行。」

小日子雜誌採訪



天氣好的時候,走到離家不遠的山邊摘些空心菜、地瓜葉,分別料理成不同口味,端上一鍋熱騰騰的印度香米,和朋友席地而坐的用餐、聊天,分享生活,是我最近很喜歡的狀態。
小學時我跟著家人搬到夏威夷住了幾年,12 歲回臺,對於學校的體制很不適應,反而跟生活在臺灣的外國人相處起來比較自在。新聞系畢業後,嚮往自由的我成為旅遊記者到處飛,但即便去了許多國家,卻總是因為緊湊的工作步調,無法深入探索而遺憾。
我是個對環境很敏感的人,很容易被古老的文化傳承所感動。有次到日本橫須賀市出差,採訪在當地蓋了一間海邊小屋的餐廳老闆,聽他分享大海帶給自己的生命啟發,以及想守護家鄉海邊生活方式的心情,樸實簡單的話語勾動了我,決定離開工作,深度旅行,好好地認識這個世界。

小日子雜誌
放浪世界脫離軌道的
旅人秘密

西藏人有一個七年輪轉的概念,人生每七年會經過一個關卡,金蟬脫殼般褪去過去,舊的自己必須毀壞、肢解、丟棄、腐蝕至盡乃得重生。科學上也有相同的說法,一個人身上的細胞經過七年的更生重置後,七年前同一個人身體裡面的細胞會完全被替換掉,童叟無欺地變成了另一個人。
我在第四個七年輪迴的 28 歲,占星學上「土星回歸」那年離開社會的軌道旅行了一年多。如果以垮世代的嬉皮術語來說,就是「Turn on, Tune in, Drop out」,本世紀最有名的嬉皮──蘋果電腦創辦人 Steve Jobs 的自傳中翻譯成「激發熱情,向內探索,脫離體制」,日本旅人間的術語則是「世界放浪」或是遊手好閒的「豬太郎」,台灣人則通稱「棄業」或「樂活」。
嗯。好像是這樣子的,但卻不是。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旅途中的自己,常常這樣想著。
成為一個「旅人」,作為一個沒有身份的人行走在世界上,如果旅行得夠久夠遠,世界會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向你敞開。旅行把你的身份,認為自己是誰的那些東西一點一滴瓦解,剝除,攪爛,當你失去所有外在身份的時候,赤裸裸地,無所憑藉讓世界的河流沖刷著你的核心,某些東西就會開始結晶。當朋友已經無法解釋你是怎樣的一個人的時候,你反而內在有力量篤定知道自己是誰。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刊物《本事》
「在旅程中與自己相遇」採訪